自从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蔓延以来,世界各国的心理咨询求助量已经连续翻倍,大有山雨欲来之势。以焦虑症、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问题大爆发,让心理健康市场的需求量激增。
在后疫情时代,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各种产业模式,也从昔日的不温不火不断升温,迎来新的机遇。
疫情之下,社会心理问题显著
一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,对于这场疫情,我国有44%的民众感觉到恐慌和害怕。怀疑自己患有新冠肺炎的占19%;出现躯体化症状(失眠,头痛等)的民众则占7%。
据AI心理咨询平台Psybot的数据显示,我国疫情发生之后,平台流量的增速达到了平时的150%,用户的集中诉求都与疫情相关,其中武汉的用户最多,有近40万。
此外,在我国,因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也在全国各地不时发生。
14岁的男孩被母亲当众扇耳光,从教学楼翻越而下,决然而去;
青岛15岁女孩亲手将朝夕相处的单亲母亲勒死;
12岁女孩因老师评价作文“负能量”跳楼身亡;
上海毕业班复课不到一个月,跳楼自杀的孩子高达24人;
5岁的女孩在图书馆遭到一名10岁男孩的“性侵”……
据调查显示,疫情期间医院其他科室的门诊量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,但唯独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不降反增,业务量比平常增加了将近三成!
根据蒲蕊在疫情期间的来访量来看,今年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访者比往年增多大约三分之一,甚至许多早已告别父母在外求学的大学生、研究生,也因为疫情期间与家人共处一室频发矛盾,原本积压的情绪和问题在疫情期间集中性的爆发出来。
疫情催化心理健康产业大爆发
据百度知道大数据显示,疫情期间,心理健康问题互动量超过6.5亿,占疫情期间整体问答互动量的6%。“精神紧张且失眠,有感冒迹象就担心自己是肺炎怎么办?”“发现自己存在网上说的替代性创伤,该怎么办?”成为典型问题。
此外报告还显示,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热度环比上涨88%,领跑文娱健康领域。而且“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”问答热度明显上升,疫情过后心理咨询师行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,无疑是对全民身心健康观念的一次集中教育,让心理健康行业再一次走进大众视线,这也给心理健康产业的未来市场增量,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。
跟据内容服务平台新榜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期间,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中,心理健康、心理测试和自我疗愈相关课程产品的销量数据同比翻番,这似乎也在预示着,心理健康商业化的春天已经来临。